近有个词在互联网上兴起——躺平。顾名思义,躺平就是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,你内心都毫无波澜的意思。
现在也引申为当代年轻人“无欲无求,不工作,不结婚,不消费,不社交”的一种生活状态。
有人说“躺平即正义”,有人说“躺平是可耻的”,但除去社会学、政治学等层次的考究,单纯从个人感受而言,“躺平”一词的玩笑调侃成分是居多的,就像是在被命运扼住喉咙时,通过自嘲一笑得以暂时的自我解脱,暗含“韬光养晦”的智慧。
这样的“躺平”,并不消极。
#1
养生式躺平
根据上海外服发布的《2020上海职场白领健康指数报告》显示,99.66%的人在体检中查出异常。异常率逐年逼近100%。
再年少轻狂的人,翻开体检报告的那一刻也是怂的。
大批80/90后放下了曾经的骄傲和倔强,开始走上了“养生”这条路。
他们不再执着于“酒场社交”,保温杯里泡着枸杞;
他们不再执着于“美丽冻人”,天气刚冷就穿上了秋裤;
他们不再执着于“熬夜”,好好睡一觉就是对辛苦一天的最大奖励。
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身不由己,但自己可控的范围内,他们选择“养生式躺平”,为自己留一个休息的时间和空间,为更好的明天蓄力。
他们明白及时行乐并不酷,你要持续行乐;竭泽而渔式拼命不值得赞誉,能细水长流地努力才算赢家。
这世界有太多美好,那些想要的东西,那些想爱的人……
只有健康,他们才有机会真正属于你。
#2
舒适式躺平
我们常常听人说:
你不够优秀,是因为对自己不够狠。
所以,我们要不停地给自己找“不痛快”,生怕自己过得太舒适。
我有一个朋友,想通过跑步的方式来减肥,他很刻苦,上来就猛冲,他以为这种痛苦感就是努力的证据。
但痛苦式奋斗,却不是最好的途径。
专业教练给出的方法看上去有点“偷懒”。他会建议你先慢跑,到稍微气喘的时候就改为慢走,等气匀了再改为慢跑,如此反复,运动半个小时。
所以正确的做法是,只需每次到舒适区的边缘坚持一下,然后回到舒适区停留一下,调整好了再到舒适区边缘······如此反复。
你会发现,主动降低难度和强度,让自己处在最佳承受范围内,反而能长久坚持下去,更轻松地实现目标。
不管是学习一项新的技能,还是处理生活上的琐事都是这个道理,可以对自己狠一时,但不能对自己狠一辈子,看似“躺平无用”的舒适的努力,才能形成习惯,最终带来改变。
作家冯唐在《成事心法》中说道:有时候“不努力”是种正确战略。他提到:
现实是残酷的,是充满变数的,成功也是充满偶然性的,认清现实的确不令人开心,但也总比犯傻强。
别把目光放在“努力”上,而放在“成事”上,成自己的事,成世界的事。
所以,真正的躺平并不消极,他们只是降低了姿态,以更远的期望,更舒适的方式,暗暗努力。